榆葉梅
別名 榆梅、小桃紅、榆葉鸞枝
學名 Prunus triloba Lindl.
英名 Flowering plum
科屬 薔薇科,梅屬
形態(tài)特征 落葉灌木,高3~5米。葉片寬卵形至倒卵形,先端逐尖有時3裂,邊緣有不等的粗重鋸齒。花腋生,先葉開放,粉紅色,花柄或近無。核果紅色,近球形,有毛。紫紅色?;ㄆ?~4月,果熟期7月。
變種有:
(1)鸞枝 Var. atropurpurea Hort.
(2)單瓣榆葉梅 F. normalis Rehd.
(3)復瓣榆葉梅 F. multiplex Rehd.
(4)重瓣榆葉梅 F. plena Dipp. 花大密集,深粉紅色,觀賞價值很高。
生態(tài)習性 性喜光,不耐庇蔭,耐寒,耐旱,對輕鹽堿土也能適應,忌低洼漬水。
產地及分布 原產我國。分布黑龍江、河北、山東、山西、浙江、江蘇等地。
用途 種子榨油可食用。在園林上,榆葉梅葉茂花繁,瓣重色艷,栽培于建筑物的屋角、路旁、公園或庭院中。最好與蒼松翠柏作為背景叢植,或與連翹等配植。此外亦可盆栽,作切花或摧花材料。
繁殖與栽培 一般用播種繁殖。種子宜少藏,春播或秋播均可。幼苗生長迅速,第二年即能開花。播種苗中少數能出現半重瓣變種,或極少數的重瓣變種。園藝變種多采用芽接法繁殖。砧木用實生榆葉梅或山桃、梅,成活率都很高。栽植宜在早春進行,同時將未成熟枝條及病蟲的枝條剪去,這樣可促使開花茂盛,開花后再略施短剪。夏季多施有機肥。榆葉梅有白斑羽病,刺蛾、袋蛾、毒蛾、吉丁蟲、蠹蛾、天牛、山楂紅蜘蛛、茶翅蝽象、桃紅勁天牛等病蟲為害,應注意防治。
(圖片來自網絡,不做任何商業(yè)用途,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)